思南花灯戏 - 思南旅游政务网_贵州第一旅游网 - 贵州第一旅游网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思南 > > 正文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思南花灯戏

日期:2015-01-29 12:40:36   来源:贵州第一旅游网  作者:罗太君
  思南的花灯戏和傩堂戏是黔东北土家族文艺的两朵艺术奇葩。花灯戏古朴、奇美、迷人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颇受各民族喜爱。
  思南土家族的花灯戏是在土家族花灯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吸取土家族傩堂戏、湘剧、辰河戏以及其他戏剧的表演形式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正是我国戏剧从城市走向乡村的时候,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思南花灯戏在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花灯戏的行当,生、旦、净、丑俱有。生角分老生、正生、黄生(扮皇帝的)、小生、蛙娃生,前三类又统称须生;旦行分老旦、正旦、摇旦、小旦;净分大花脸、二花脸;丑称三花脸。这些班底,大都不过二十来人,其中主角不过几个。所以演员经常是一人兼几行。传统剧目分本头戏、花戏两类。本头戏多根据历史故事、民间唱本改编,或由其他剧种移植而来,多为连台大戏,主要有《红灯记》、《蟒蛇记》、《穆贵英大战洪州》以及唐传戏、岳传戏等。花戏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以及劳动、爱情等社会现实生活,并多系小戏,主要剧目如《南山耕田》、《槐荫别》、《杀狗劝夫》、《秋胡戏妻》、《兰桥汲水》、《白光指路》、《张哨子打鱼》、《巧英晒鞋》、《假斯文算账》等。这些剧目,有的情节较为曲折,有主要唱段和台词;有的只有提纲,表演时全靠演员即兴发挥。以上剧目均无剧本相传,全由师傅口传面授。所以不同班子演出同一剧目,有较大的差异。2006年8月,由思南县民族文工团的花灯曲艺工作者创作、演出的花灯小戏《红包藏情》在贵州省首届花灯大赛上一举夺得“金灯奖”,许家坝镇的民间花灯艺人许朝正获得“民间花灯王”荣誉称号。
  花灯戏的传统唱腔较为简单,基本唱腔即花灯歌舞中的男女出台调。其音乐艺术是“大筒筒”、“小筒筒”两种形式的组合体。在声腔上,“大筒筒”是在当地花灯、小调、说唱的基础上,借鉴了傩堂戏的唱腔和辰河戏中的高腔而形成的;而“小筒筒”是在当地花灯基础上融进了辰河戏的弹腔。在唱腔上两者都模仿辰河戏中的板、弦、韵味,再结合本地民歌、曲艺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艺术形式。
  花灯戏的表演动作,使用的是耙子路、四方步、龙摆、米花筛、凤点头、颤颤步、三步半等,讲究“丁不丁,八不八,钩子紧紧夹;正旦夹蛋不丢,摇旦夹钱不要角”。服饰、道具根据剧目内容要求设置。
  思南土家族花灯戏的班子比较多而且水平较高,其师承关系不分内外,只要是热心唱花灯,又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无论何人,均可传授。戏班子尤以思南县的思唐镇、许家坝镇、张家寨镇等地的戏班出名。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