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寨——掌批 - 雷山旅游资讯网_贵州第一旅游网 - 贵州第一旅游网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雷山 > 经典苗寨 > 正文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寨——掌批

日期:2015-01-28 15:35:14   来源:  作者:罗太君
  掌批苗寨地处雷公山南麓,属大塘乡,离县城25公里,有简易公路直达村中。
  掌批,是苗语称谓,全村420多户,分上下两寨居住。寨旁寨中楠竹成林,还兼杂一丛丛的杨山竹,寨中或寨旁植有10多株高耸入云的福建柏和楠木,把吊脚楼淹没于林中,早晨炊烟袅袅,河雾缭绕,这里的环境幽静秀丽,给人以好心情。更使我赞叹的那是寨中的古树。
  寨脚有一株榉木王,胸围约五六米,傲拔挺立,枝繁叶茂,俨然王者,镇住寨脚。寨头一株福建的柏王,胸围五六米,如有人拉一条牛站在树旁,另一面的人则看不见牛的首尾。树高三十四米,树干高三米即分成七株,同根共处,齐拥蓝天,树枝弯曲向外伸展,树叶绿郁,好似一位将军,唯我独尊,十分威武,终年守卫寨头。寨中有一株福建柏,高约20余米,树干不算很大,但十分奇特。此树有三根龙藤缠绕而上,相依交融,每根藤条均有十多公分粗,龙藤叶和柏树叶重叠相伴,齐头并肩,犹如夫妻并站,相依温存。上寨和下寨之间有一落湾处,天生一岩洞,洞口周围有四五株古树,枝叶把偌大的洞口覆盖得严严实实的,树脚略开一个窗口,站在大路上往下看去,隐约可见洞口,十分阴森,这就是掌批苗寨祖祖辈辈藏鼓之地,苗语叫“皆这略”。因年长日久,鼓角早已朽蚀。
  掌批民族风情浓郁,闻名遐迩。全村有白、张、韩、莫、向、王、姚七姓,除王、姚两姓是汉族外,其余均系“超短裙苗”。当地有民约,不论民族只要入寨皆兄弟,不准开亲。他们的服饰奇特,男人上装对襟开,其扣子为布扣,一般九十至一对,布料为家机布,靛青染就,外黑内套白衣,使衣脚略露白布,黑白相间,十分好看。包头帕一般有八九尺长,两头用红、绿、黄等丝线绣就,在包扎时特意把有“须”的一端拖于耳际,显得英俊潇洒。女青年的服饰更为奇特,裙子盖不过膝,仅有7寸长,用靛青布折叠而成,平时穿一条节日着三四条,腰系花围腰片,前短后长,前面一片绣花镶边,后面一片加系十多条花带,头带银花银角,跳起芦笙来,步法轻盈,旋转自如,玉身翠动,银光闪烁,花带飘逸,宛如“孔雀开屏”、“锦鸡起舞”。
  掌批的芦笙是大芦笙,苗语叫“敢折”。全村有四五付,每付4支,吹奏时声音高亢洪亮,曲调很多。吹奏小调时均以情歌为音调,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调声声,情意缠绵,使人沉浸到情的世界。
  斗牛文化久盛不衰。苗家崇拜耕牛历史久远,据说,从始祖蚩尤起就有此习俗,这与其农耕文化密不可分。养牛除了耕田外,还以牛与牛相斗取乐。他们放牛打角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未放牛打角前,鼓藏头先拉水牯牛和拉脚绳索到牛打场转三圈,把绳索放在场地后,将牛拉回家圈好,然后,其他户才依次拉水牯牛到牛打场,转三圈后,将牛拉出场外。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让水牯牛熟悉场地和闻到别的水牯牛的气味,以刺激牛的情绪,使牛的雄性勃发,增强战斗力。牛打角时,还必须吹奏芦笙来激励牛的情绪,并给碰牛剪彩旗绑扎在牛的身上,牛飞奔起来,犹如一条火龙,当碰牛来到牛打场时,大家齐声“咿哟……咿哟……”的吆喝,使牛的情绪被激励到极点,于是立即放手让牛飞腾而碰。掌批的苗歌悠扬绵缠,他们的歌有情歌、飞歌、酒歌、理歌等,歌唱形式因场合而定。情歌、飞歌都是青年人以抒情方式寻觅伴侣,一般是在“游方”场地,或山上进行。酒歌和古歌都是在酒桌上唱,是亲友聚会,以歌的形式来叙旧,交流感情。一般先唱谢酒歌,然后引入到叙古说古,你唱我答,从开天辟地唱起,苗族祖先迁徙的辛苦、生产内容、生产习俗、开亲规矩、为人道德等等,歌的哲理很强,含意很深。理歌,就是说理之歌,用歌的形式来讲道理。据说,古时候掌批苗族的理歌是比较盛行的,有的以歌论嫁,不管男女容貌丑与美,若姑娘输了,姑娘必须嫁给此男。小伙子输了,小伙子必须娶此女为妻。有的婚姻纠纷、土地纠纷、生产纠纷等等都用歌来讲理。
  掌批人热情好客,或逢节日,或在平时,来客必请,盛情款待。吃串门酒别有风味,大家都争着请客,客人须一家一家去赴宴,酒桌一摆,歌声即起,一路串门,一路歌声,酒未醉,情先醉。若有机会到掌批,会使你原汁原味领略到乡土文化,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