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0日, 贵州省石阡县申报的"仡佬毛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的石阡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国"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2006年5月,"石阡仡佬族毛龙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仡佬毛龙"是镶嵌在石阡文化金字塔上的闪亮明珠,是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表现形式,作为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项目及省级传统民间体育赛事,在石阡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石阡县紧扣"生态、长寿、健康"品牌优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高频亮相、高端展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切实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为旅游产业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活力。
您当前位置:首页>贵州节庆节会 > 2月 > 正文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