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市州动态 > 正文

壮美乌蒙 活力迸发

日期:2023-03-08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WXL 0 我要评论0收藏

春至乌蒙,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在这生机无限的春天,春耕生产如火如荼,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灿烂花海喜迎游客。

近年来,毕节市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突出大抓招商、大上项目、大聚产业,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不断推动毕节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毕节,工业发展快马加鞭,特色城镇星罗棋布,现代农业风生水起,旅游产业活力迸发,绘就出一幅幅崭新画卷。

花开乌蒙引来旺盛人气

近日,百里杜鹃管理区举行“花海毕节·浪漫杜鹃”2023中国·百里杜鹃杜鹃花季新闻发布会,盛情邀请八方游客来百里杜鹃赏花游玩。

记者也跟随这春天的邀请走进普底景区,沿着步道一路前行,郁郁葱葱的杜鹃花林已挂满了花苞,不久即将开放。

在毗邻花区的普底乡永兴村,旅游公路把青瓦白墙的居民楼串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20多家民宿酒店、餐馆的经营者已经开始整理院落、打扫房间、增添设施,静待即将到来的游客高峰期。

“现在吃上‘旅游饭’,大家日子越来越红火。”永兴村村民黄承均是清水湾农家乐的老板,每到旅游旺季,他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为了让游客吃到更地道的美食,他养猪30多头,还种植蔬菜,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花香年年有,村貌年年新。搭乘旅游产业化的东风,永兴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除去创业人员外,还有300多位村民当上了观光车司机、厨师、服务员,年增收1万元以上。

“百里杜鹃管理区设立以来,坚守‘因花而立、因旅而兴’的职责使命,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形成了‘以花为媒、办节兴旅’的有效模式,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旅游发展路。”在2023中国·百里杜鹃杜鹃花季新闻发布会上,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陈华说,今天的百里杜鹃,“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清凉世界”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

作为毕节市旅游产业化的“龙头”,百里杜鹃近年来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花海观光、避暑旅居、温泉康养等形成了四季衔接的旅游产业链。

离开普底乡,记者来到织金县马场镇中心村,这里数千亩樱桃花迎风绽放,与碧波荡漾的三岔河相映生辉,把田野村落点缀得如诗如画,每天吸引游客上万人次。

记者走进中心村村民杨华家,只见院子里坐满了客人,杨华一边挥舞大勺炒菜,一边和记者聊天。“赏花采果的游客在我家吃饭,让我有了7万元收入,20余亩樱桃树卖樱桃收入又有3万多元。”

“最近每逢周末,车子从307省道一直堵到农家乐门口,河边到山顶上都能看到赏花的游客。”马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明江介绍,经过多年经营,该镇现有樱桃树1.6万余亩,覆盖2000多户群众,农旅融合每年带动马场镇群众增收约4000万元。

景区景点车水马龙,美丽乡村人气旺盛。为推进旅游产业化,毕节市着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商业、农业、城镇、康养等融合发展,不断做优融合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18亿元。

当下,该市正全力推动旅游大提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打造避暑、休闲、度假、康养胜地,让“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新能源企业:引进新设备实现降本增效

3月初,春寒料峭。在毕节高新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厂房内,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订单,处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走进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航新能源)锂电池生产车间,工人们沿生产线排列而坐,身旁的传送带上,需要加工的锂电池一块块向后传送。“嘶嘶嚓”,在贴隔离胶的工位上,工人徐永燕一边快速从传送带上取下几片锂电池,一边撕扯下一节胶带,上隔离片、贴胶带,3秒钟她便完成了一块锂电池贴隔离胶的步骤。

“工资是按件计价,大家工位不同,工资也不同,月均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徐永燕说。在徐永燕工位身后,还有装配点焊、装配超焊、装配入壳等工位,车间内整洁明亮,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去年,贵航新能源在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后,又引进了一批新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降低了公司人工成本。

“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专业从事锂二次电池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制造型高新技术企业,属新能源行业。2022年,公司的产值达到5.1亿元,年产锂电池5800万只。今年一季度,我们的订单已接近5000万元。”贵航新能源行政主管张力中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拥有专利20余项,产品远销欧洲、非洲等地。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产值突破7亿元。

促生产、抓项目、增效益。据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毕节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共有企业15户,已建成项目共有12户,其中电池类企业8户,材料类企业4户,产品包含软包锂电池、圆柱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在产业园区内,同样忙碌的还有贵州幸福时代新能源公司,该公司去年投资建设的2台自动卷绕机今年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的新设备,大大提高了公司产能。

为了赶生产任务,今年开年以后,该公司大力招聘人员。“现在公司有员工120多名,刚才接的几个电话,全是应聘求职的。”贵州幸福时代新能源公司生产负责人徐盛康说。

“我们是由总部派单,公司只负责生产,今年总部安排的任务是达到电池原材料日产10万支。今年上了新设备,我们准备继续招聘技术熟练工,提高生产效率,力争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徐盛康介绍。

大方县白参菌科创园:300余名群众依靠白参菌就业增收

3月3日,记者走进大方县的中国白参菌科创园,生产车间里,搅拌、制菌、接种、灭菌、出菇……环环相扣,白参菌种植如同工厂流水线“生产”。

“我们公司日产20吨白参菌和鹿茸菇,从菌棒原材料搅拌、传送、打包、上架等都依托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尽平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工厂化的现代化白参菌栽培工厂,成立两年来,产量和产值大幅提升,产量从最初的日产5吨菌菇增加到现在的20吨,年产值达3亿元,远销广东、北京、重庆等地。

在菌袋生产车间,4条生产线不停运转,从原材料搅拌到灭菌环节,只有12名工人。原材料搅拌完成后,便被传送带送往下一个工序。

“以往半自动模式生产5万棒菌袋,从搅拌到灭菌,12个人需要花8天至9天。现在,只需开1条生产线,1天就能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李尽平说。

小小的白参菌生产过程折射出了毕节农业现代化的成效。“养菌车间、出菇车间能够自动调节白参菌培养和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鲜菇。”李尽平说。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食用菌产业发展应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做了很多尝试。

2021年,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了工厂生产白参菌项目,建成了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工厂化的现代化白参菌栽培工厂,推动白参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探路。

30岁出头的黄茂华去年返乡应聘到白参菌科创园,如今,他一个人负责13台设备的运转及巡检,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随着白参菌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方本地人也回到家乡就业,目前,科创园已有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参菌属食药同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目前,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与广州的一家企业进行深加工洽谈,提取白参菌多糖和研发功能性饮料,将着力延长白参菌发展产业链。

当前,毕节市正在从传统农业的发展思维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凝聚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能量。

织金:特色小镇带动 全域旅游

春天的织金县凤凰生态公园,一派生机盎然。3月2日,记者漫步在公园,眼前花草芬芳,耳边流水潺潺,置身于其中,仿佛徜徉在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中。

该公园于2019年建成,是织金县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131.55公顷,具备“防洪调蓄、水质提升、水源涵养、生态补水”四大功能,集市民生态游憩、康养运动、滨水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该县重要的城市大健康生态休闲区。

随着公园的环境越来越美,除了游客,许多候鸟也被吸引前来驻足。

“因为公园位于候鸟迁徙越冬的重要通道上,每年都有候鸟迁徙过境。公园设置了专门的候鸟栖息地,在岛屿湿地上种植乔木、灌木、毛竹等植物,为白鹤、白鹭、池鹭等迁徙鸟类提供了中途休憩的场地。”公园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华灯初上时分,记者来到织金县平远古镇,灯火阑珊中,宇阁楼台错落有致、飞檐碧莲交相辉映,烟柳画桥、青石绕湖畔,朦胧夜色里,游人欢声笑语,古韵与现代交织,置身其中,令人陶醉。

“听流水潺潺、鸟叫蛙鸣,在这里晨练,让人神清气爽。”居民白青茂时常到平远古镇晨跑,对这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赞不绝口。

平远古镇于2018年4月启动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绿化率60%,古镇利用自然山水,结合织金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将小园林成串,大景观成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2019年9月,平远古镇在省第十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荣获“贵州十大旅游新地标”第二名。

近年来,织金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东北部休闲旅游、东南部特色生态产业、中部城镇产业发展、西部山林生态经济和民族风情旅游片区;坚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三甲、绮陌一体化,八步、茶店同城化发展;重点打造了猫场皂角小镇、桂果竹荪小镇、官寨文旅小镇、珠藏工业小镇、马场农业小镇、以那商贸小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活力小镇。

同时,该县深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按照“龙头引领、多景联动、全域发展、立体经营”的发展思路,树立“织金古城—织金洞—织金洞大峡谷—下红岩乌江源百里画廊—黔西化屋基”大景区理念,进一步提升“宝桢故里·洞天织金”的美誉度,坚持在全景式旅游、全旅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持续推出贵(贵阳)金(织金)、黄(黄果树)金(织金)、百(百里杜鹃)金(织金)等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旅游格局,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游”客手记

早春三月,行走在乌江南源三岔河畔的织金县马场镇中心村,漫山遍野的樱桃花陆续绽放,把村庄装扮得如世外桃源一般。坐在花下的农家小院,品尝着美味的荞凉粉和臭豆腐,十分惬意。

在樱桃花扮靓河谷的同时,金黄的油菜花绽放在广袤的原野,含苞待放的杜鹃花正在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

依托“花”经济拉动,毕节将策划推出“2023年杜鹃花季”“2023年炎炎夏日哪里去·花海毕节好避暑·避暑季”“2023年花海毕节·韭菜花季”“2023年百里杜鹃温泉康养季”等主题活动,助推旅游业强劲复苏。

“在毕节,可以春赏花夏避暑、秋品风情冬康养。”游客张倩的话道出了毕节旅游业的多样与丰富。

近年来,依托双“5A”景区拉动,毕节全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做好“旅游”文章,促进康旅、交旅、农旅、商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打造避暑、休闲、度假、康养胜地,推动“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