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旅游产业化|如何牵住旅游业发展的“牛鼻子”?“四新”“四化”进行时

日期:2022-06-29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WXL 0 我要评论0收藏

    说起毕节今夏最火的旅行方式,当属“花海毕节·露营管家”项目,游客们头顶星空,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惬意时光。

“花海毕节·露营管家”项目是毕节第一个露营服务公共品牌,也是全国首个露营业态的区域性公共品牌。它有效盘活了景区闲置资源,进一步提升毕节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是毕节市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一个有力抓手。

如何牵住旅游业发展的“牛鼻子”?毕节市的做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不断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针对旅游市场主体“少、小、散、弱”的突出问题,毕节市坚持市场化原则,努力实现旅游市场主体做优、做大、做强。市县两级联动,整合利用行业协会力量,进一步开展旅游市场主体摸底调查工作,摸清全市旅游市场主体总量、规模及结构。

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市场主体1.58万家,其中规上涉旅游市场主体360家,旅游商品企业220余家,旅行社(分社、营业网点)126家,旅游客运车队13家,各类旅游客房9万间、床位13.4万张。

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毕节市精心包装文旅项目,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加大优强旅游企业引进。培育本土龙头文旅企业,也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旅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基础。同时,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加快创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服务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重视挖掘小微企业成长潜力。毕节发挥产业孵化平台和龙头企业在模式创新和融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带动上下游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发展。

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和文化旅游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一批文化旅游企业,加快民族民间工艺品、民族食品、民族医药的发展,巩固发展大方古彝文化旅游产业园等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合理布局、努力创建多个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

不断做优做强国有企业。2021年,毕节市启动A级以上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主体责任,“一企一策”有序推进。通过加大国有资本投入、整合资源、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涉旅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升级。推进国有旅游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和推广“三变”改革经验,通过盘活提升项目质效,建立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景区管理体制。

重视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毕节市积极引进旅游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合作伙伴,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2021年,毕节市引进全国涉旅百强企业1家以上,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好的县(自治县、市、区)引进优强涉旅企业1家以上。

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主体“四转一上”工程。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整合力量、协同推进旅游市场主体“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广泛运用“上网”服务。将年营业收入(销售额)与上规上限标准差距在20%以内的旅游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涉旅中小企业,推动其转型升级为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推动规模以上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鼓励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改造、变更为股份公司;推动旅游企业“上网”,依托大数据优势和“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建设文旅系统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加强全域旅游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和自媒体矩阵建设,实现旅游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促进旅游市场主体集群发展。扎实推进A级景区、度假区创建工作,加快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和聚集区建设,促进旅游市场主体集群发展。围绕重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动建设七星关区同心步行街、大方县奢香古镇、织金县平远古城等一批市场活跃、富有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新发展夜间文化旅游娱乐和消费产品,重点打造“夜游产品”。扶持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等重点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步道、观景台、缆车索道等设施设备,加快扩容升级,推进客流量较大的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夜间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多种旅游业态,拓宽盈利渠道。

引导旅游市场主体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支持旅游市场主体差异化发展,引导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新载体蓬勃发展,注重文化演艺娱乐、休闲旅游度假、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特色化发展,让旅客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认可度。推进旅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丰富旅游产品、调整产业结构,顺应供给侧改革需求,满足游客主题化、定制化、深度化、自主化旅游需要,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形成旅游市场发展新动能,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综合经济效益。2021年,全市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旅游市场主体5家以上,新增特色化旅游市场主体10家以上。

当前,市旅游相关部门不断探索新模式,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毕节迎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短途游、周边游等旅游新模式,深入实施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行动,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