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新闻头条 > 正文

贵州:让非遗活起来,让乡村振兴起来

日期:2021-06-11 来源:6.11《中国旅游报》6版  责任编辑:何瀚章 0 我要评论0收藏

“百灯之首、灯中之王”的奉贤滚灯、源于宋元唐宋时期的撂石锁、“中国戏剧界活化石”傩戏中的“刀山火海”等非遗绝技的展演让山东游客张好朋大呼过瘾,“没想到能在丹寨欣赏到真么多中国非遗文化的精髓,让人大开眼界,下次再有机会要带小朋友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5月15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成功举办。丹寨作为中国“非遗之乡”,有非遗项目145项。而其中突出非遗特色的丹寨万达小镇,经营业态中非遗商户占比超过70%。开业4年来,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成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丹寨非遗周,自去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为一场喜闻乐见的非遗盛会,一个实现分享的展台、融合发展的平台、学术交流的舞台。

非遗,带您走进贵州,感受振兴美丽乡村。

顶层设计 助非遗发展之力

贵州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与山水相安,与日月共创,创造了风情万种的文化千岛,非遗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前全省已有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85项,省级非遗代表项目628项,省级以上非遗的传承人有628名。

未标题-1.jpg

苗银制品

“在贵州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贵州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数字化技术、非遗扶贫就业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整体氛围明显得以提升。”贵州省副省长谭炯在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上表示。

贵州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2013年,贵州省被列为全国首批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试点省,并发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 (2014—2020年》,将“非遗数字化”列为第一项工程,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夯实了贵州非遗基因工程, 为非遗数字化建设提供有效保护和实践。2017年,贵州省印发了《贵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通过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整合传承群体、高校和企业的资源, 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此外,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省文化厅等相继制定方案、计划、意见,将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将非遗的传承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jpg

蜡染

寻非遗魂  筑乡村发展之基

如果说物质文化是乡村文化中触摸得到的“脉搏”,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乡村文化中感受得到的“灵魂”。习总书记曾明确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为了寻魂,贵州非遗传承人顺应时代,扎根本土文化,找寻那一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的非遗之火。同时,不断大力培育新的非遗传承人,在老艺人与年轻人之间架起传承桥梁,让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文明间传承发展,焕发生机

平塘牙舟陶.jpg

平塘牙舟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用8年时间,徒步3万多里路,收集资料,整理记录苗绣历史和技艺,让“鸽子花”绽放新的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邰引岩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将技艺倾囊相授,让苗银锻造开出各色绚丽之花;专研马尾绣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桃花,培训绣娘2000余人,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这一优秀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点亮传承之火。

同时,贵州不断完善非遗保护措施及传承人培训机制。近年来,以苗绣、蜡染为代表的各类非遗技能培训在全省已成常态,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贵州省传统手工技艺助推脱贫培训计划(20162020)》等文件里,培育传承人均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被列入其中。

民族布艺玩偶.JPG

民族布艺玩偶

2016,贵州启动实施了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在多个层次、多种方向开展培训工程,扩大了非遗的传承人群,提高他们传承和创新的能力,大幅度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研究中心和贵州工作站等,为贵州寻非遗“魂”之路,提供护航,助力非遗发展。

立非遗形 培育乡村发展新业态

省外甚至国外的客人都特别喜欢我们的民族特色服饰、手工刺绣、土布纺织、纯天然植物染……”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菁发现,越是原生态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越能受到市场青睐,随之而来的就是百姓的增收致富。

2014年以来,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向易地扶贫搬迁点、极贫乡镇和民族村寨开展布依族服饰、刺绣、蜡染、织布等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训绣娘8000余人,培训的学生有26名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形成了再带动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的培训就业模式。

非遗形 01(刺绣指导).png

刺绣指导

据了解,贵州组建起不少以非遗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合作社、工坊,到目前为止,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贵州省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台江芳佤银饰刺绣有限公司;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个,2020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扶贫办联合开展了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工作,目前有173家省级非遗工坊。

一个个工坊的建立、一个个精美非遗产品的诞生,是非遗产业化运行的雏形展现,也是带领群众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增收致富的梦想之路,更是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发展之路。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板告村,用“传统技艺”催生“指尖经济”,以水族马尾绣、水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采取“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把农村妇女培养成“绣娘”,带动群众通过刺绣发展“指尖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目前,有桃花马尾绣公司、水仙马尾绣公司、天龙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等9家马尾绣工艺品公司,马尾绣绣娘400余人。同时,借助“流量经济”突破“产销瓶颈”。利用水族文化资源优势,在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推介民族文化产品。仅2020年,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实现各类产品线上下单2000余单,销售额80余万元,有效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非遗形 02(非遗手工技艺比赛).jpg

非遗手工技艺比赛

近日,黔东南州剑河县寨章村苗绣馆内热闹非凡,村民们在忙着赶制绣品,有的在飞针走线、有的在裁剪、有的在打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结合民族村寨特色,引进红绣、锡绣非遗项目,采取“公司扶持+农户(居民)+非遗文化传承人+旅游”模式发展刺绣产业,带动当地妇女学习技艺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现今的贵州大地,以非遗为契机的“非遗经济”勃勃兴起,成为撬动消费市场、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饭碗”。

非遗+旅游  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

“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上,只要天不下雨,每天晚上八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县城的居民和搬迁群众,都会一起围绕在篝火旁,随着歌声载歌载舞。

地戏-01.jpg

地戏

“以前只有重大节日才会跳,现在为了更好地推广我们彝族文化,每天都会跳。”搬迁群众文安梅是“阿妹戚托”舞蹈非遗传承人,她没有想到能从乡下搬到景区,也没有想到能用新的方式去传承民族文化。

作为晴隆县集搬迁安置和景区为一体打造的易地扶贫安置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正是非遗软实力变为乡村振兴的新风口。非遗特色小镇着力于非遗保护、活态传承以及产业融合,以非遗促进旅游产业,让旅游产业反哺非遗。“非遗+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八音座唱.JPG

八音坐唱

孕育出“乌江源百里画廊”的化屋村山势雄奇、水域宽广,虽拥有如画美景,但却也因群山阻隔而陷入深度贫困。近年来,化屋村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大力发展苗绣、种植、旅游等产业,村里实现旧貌换新颜。非遗不仅让群众走出大山,也让群众丰了精神、富了口袋。

近年来,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非遗旅游新模式备受游客青睐,成为非遗旅游发展新标杆,助力乡村振兴。

在丹寨非遗小镇,可以与家人一起上山采茶、做茶,在体验中增进感情,拉进距离;也可以与蜡染画娘们学习蜡染技艺,从认识纹样到点蜡技巧、制作蓝靛、染布、去蜡、定色……让您画出独一无二的独家记忆;还能让漫游古寨,感受苗族、水族、汉族等各族群众独特的生活方式,品尝不一样的舌尖美味。

13eed0eeae21aeb4d5e064ac2675d9c.jpg

丹寨非遗小镇

此外,欢度苗年的节庆游、瑶族药浴的康养游、都匀毛尖茶制作的体验游、天龙屯堡的人文游......也让非遗旅游,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同时,非遗巡游展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旅游商品展销,非遗歌舞展演等非遗旅游活动也让开启贵州非遗新风采,旅游新体验。

通过非遗赋能,贵州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旅游,体验独特文化的美丽,感受不一样的“非遗”风情。其不断擦亮“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形象。

格凸河苗族跳花节.JPG

格凸河苗族跳花节

“我们通过实施非遗加以及加非遗等等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等,构建了非遗旅游商品的体系,推动了旅游和非遗深层次的合作和高质量发展。”贵州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表示。下一步,贵州将秉承非遗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念,抓好保护和传播,大力推进整体性保护,始终保持贵州非遗的旺盛生命力;秉承非遗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理念,抓好振兴。推动非遗跨界联动,融入当代;秉承非遗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理念,抓好事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培育。同时,贵州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贵州将走出非遗特色发展之路,实现非遗活起来、乡村振兴起来的美好愿景。

微信图片11.jpg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