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品牌活动 > 正文

【文旅融合看贵州】创新与融合 印江激发旅游新活力

日期:2020-07-05 来源:  责任编辑: 0 我要评论0收藏


创新与融合 印江激发旅游新活力 

时间:2019-9-26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车文兴 孔令娟

    盛夏的印江,灵山净水多了几分温柔。梵净山腰的紫薇镇团龙村,林木葱郁,青山叠翠,潺潺溪流,气温适宜,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2至16万个,细细的风混着沁人的草香袭面而来,像在这天然的“空调”里加上了清新的香氛,吸氧洗肺,健身康体,气爽神清,漫步、禅修兼得者多。
    在这里住一栋土家木楼,看一场土家花灯,听一曲土家山歌,品一杯梵净佛茶,过一段闲暇时光,看万里碧空,云卷云舒。
    这只是梵净山西线上的一个景点。静卧在梵净山西面,处于蟒岭之间的亚盘林,村庄与天齐高,白云伸手可触,青色瓦房、悠然水车、淙淙溪水,还有古老的木桥与碾坊,真正的“世外桃源”。“梵净第一汤”亦在此处,每至春日,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在青山中怒放,花海之中蜿蜒着一条条环山油路与乡村油路,缓步而行,如游画中……
    这样的美景在印江实在是太多了,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位于铜仁市西部,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之美誉,是红色革命老区和国家首批内陆开放县,民族风情浓厚,世居着土家、苗、汉等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梵净山西线,便是那串联珍珠的线,一条集红色旅游、佛教旅游、土家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
    印江的“线”可不止这一条,近年来愈发火爆的乡村旅游怎么能错过。城郊休闲的旅游圈、寓教寓学的研学之路正在进行时,印江各地因地制宜,坚持“旅游强县”战略,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全力打造城郊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寓教于游、寓学于游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积极创新与融合,印江激发旅游的新活力。

用心打造,传承与创新西线渐入佳境

    站在棉絮岭停车场中段,远眺凤凰山,就恰似一身材魁伟、慈眉善目的万米大佛仰卧山巅,轮廓清晰,造型逼真,令人惊叹。守候在绿色“睡佛”的身旁,心中慢慢平静,更加期待梵净山顶的美景。夏日的梵净山清凉舒爽,正值旅游旺季,前来观光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梵净山是贵州省铜仁市旅游开发的核心景区,位于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其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令众人神往。

(梵净山)

    近年来,随着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的成功,其旅游人数直线上升,旅游旺季有时更是“一票难求”。其实,上梵净山还有一条道路,从印江棉絮岭徒步至梵净山顶,在唐宋即为朝山古道。现在,“小众”的梵净山西线(印江)的旅游越来越“大众”,被游客所喜爱。
    梵净山西线的西大门位于紫薇镇大园址村,琉璃蓝瓦、金龙抱柱,佛学专家、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梵净山”三个大字格外醒目,经团龙村乘车盘旋上行,便是四大皇庵之首的护国禅寺,前不远便是棉絮岭,是观看万米睡佛的最佳观看点。从棉絮岭徒步至梵净山顶,沿山脊游行,步道平缓,遥望金顶而行。沿途风景优美,有碑林、薄刀岭、迎客松、黑巷子、怀胎树、剪刀峡、滴水崖、黔山第一石、赐敕碑、蘑菇石、金顶,实为“空中画廊”,在原始森林中穿梭,可亲近高大古树,触摸古老地质,欣赏摩崖石刻。
    景多色美风情多彩。梵净山西线沿线的朗溪古镇、合水古法造纸村、紫薇园、团龙民俗村等文化旅游景点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包括了土家族婚俗文化、狮子灯、土家族过赶年、傩堂戏油纸伞、土家红棺葬等特色民俗文化、民族服饰和饮食习惯,当地的民俗歌舞、长寿文化及宗教养生体验感较强。
    近年来,印江用心挖掘、开发、改善和提高梵净山西线沿线的旅游资源,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色先行,努力将优势资源呈现给游客,推动当地文化旅游的转型与升级,注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避免了布局分散、开发层次低、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也为推广当地民族文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梵净山西线并被其“圈粉”。
    此外,梵净山西线沿线的村民也参与到文化旅游建设中来,主要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为登山游客提供便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院这样的体验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欢。当地的“农二代”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感受到自然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梵净山西线的发掘既带动了地方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价值保护与梵净山旅游发展的双赢,又缓解了东线的“拥堵”局面,让游客们对梵净山、对贵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梵净山西线风光尤为秀丽,沿途视野开阔,观赏性极强。从护国禅寺出发便主要以步行为主,对于喜好摄影徒步者、欣赏自然美景的游客而言,比起东线乘坐缆车所见风光,西线之行更具挑战性、趣味性,别具一番风味,更为重要的是,沿途还能真切地领略到梵净山西线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若是去梵净山,西线上、东线下或者东线上、西线下,那么既能欣赏到梵净山的每一个景点,体验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又能不走“回头路”,满足一下坐“索道”观美景的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突出特色,全面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圈 

    “玻璃栈道和下山时的玻璃索道是我觉得最好玩的,惊险刺激的同时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里。”来自德江的安女士聊起大圣墩景区让其印象最深的地方时,首先想起的还是美景和景区内的吸睛设置,“因为这里是县城周边最高峰,所以站在山顶便能俯瞰印江,将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景区项目多,服务态度也好,推荐大家来玩。”
    大圣墩,海拔1338米,是看印江县城的最佳观景点,被列为贵州省100个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试点项目。开车前往大圣墩,车行至玻璃索道景区入口便不再前行,远远望去由山顶至山脚之间一条闪着光的道路便是玻璃索道,另一边则是玻璃栈道,它在山的悬崖峭壁之间绵延,让人觉得雄伟又异常的艰险。
    来到玻璃栈道下面,抬头仰望,那栈道绵延而上,在阳光下玻璃闪闪发光。走上那栈道,第一感觉便是心中一惊,脚下的玻璃实在透明,自己犹如悬空,向下望去只见刚刚经过的屋子现已变得渺小,强烈的落差感使得心脏加速跳动,便是这美景在侧也不敢再往前走一小步,生怕掉了下去。时间久了,有些人便习惯了,敢大胆地往前走着、用手机记录着美景,也有扶着山壁缓慢前行的,更有被捂着眼睛,一路既惊又怕还在喊叫被朋友拖着走的。透过那厚厚的钢化玻璃,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不敢长时间看脚下的景物,这也许是一种心里的恐惧,因为一看脚下就会想象那玻璃碎掉,然后就有坠下去粉身碎骨的危险。
     “看看这下面的那块空地,是不是像一个大脚板的样子,这便是弥勒佛上山时留下的足迹,‘天下第一大脚板’!”大圣墩的负责人带领记者登到半山腰,指着景区正在完善的一块形似脚状的空地介绍道,大圣墩“佛缘匪浅”,在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在大圣墩下一步的规划中,将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使景点有故事、有内容、有内涵,以不负这自然天成的美景和游客的青睐。
    大圣墩规划景点有880米玻璃栈道、400米玻璃滑道、悬崖秋千、飞拉达攀岩、滑索、体能拓展、CS野战基地等,配套项目有游客服务中心、土家风情街、国学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园、婚纱拍摄基地、上山索道等。目前游客服务中心、玻璃栈道、玻璃滑道、飞拉达攀岩、彩虹滑道、旅游公厕、大型停车场已建成,10台观光车已投运,土家风情街、上山索道等项目正在建设。虽然景区正在完善中,但仍然抵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目前游客主要来自印江及周边思南、德江、石阡等地,山下的居民也纷纷抓住商机,或到景区门口卖小吃,或在家开起了农家乐。
    除了大圣墩,云上居、朗溪石漠化公园也都在精心谋划规划,整合资源和资金,加快构建具有印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这类景区的打造主要将旅游产业和文化、教育等产业相结合,全力打造县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全面综合发展。
    清新雅致,屋在茶中的生态旅游观光胜地云上居;茶香四溢,茶海碧波荡漾的新寨省级农旅园;漫山翠绿披身,硕果落红高挂的朗溪石漠化公园……拾阶绕径香悠漾,迈步登高色碧青。置身于如此美景,一身疲惫悄悄褪去,城郊的风光让人不由得多停留几日,偷得浮生半日闲。
    “印江按照 ‘一心三团’格局,突出书法、状元、土司三大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圈。”印江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车文兴表示,近年来,印江探索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坚持“旅游强县”战略,围绕“书法之乡·养生印江”发展定位,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两区一廊”战略,以四季五感八养立体养生为主线,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条件改善、旅游环境治理、品牌档次提升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城郊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以游为引,寓教与寓学共铸研学之路 

    文艺节目交流、中国书法体验、采茶制茶工艺、祭拜孔子活动、户外素质拓展……今年4月底,铜仁学院的百名留学生赴印江云上居状元乡愁馆体验传统文化,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强留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用来形容云上居最恰当不过。波光粼粼的状元湖边上游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小鸭,驻足桥上凉亭,可感清秀小风拂面而过,穿过状元湖上的木质小桥,便能看到“身”在茶园中的一栋栋生态别墅,凭栏远眺,双鹤山、冬瓜岭和万亩茶园自然风光陶冶着人无限的情操,让人不禁萌生了涓涓诗情。据介绍,云上居景区有青少年国学研学基地、农家乐、生态农业体验园、生态餐厅、茶文化馆、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生态别墅、状元茶园、曹状元故居、乡愁馆等项目。这个以印江县“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导向,集拓展、餐饮、娱乐、耕读、诗画、乡愁、体验、科普等于一体的“云上居”名副其实。
    园区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乡土文化特色的项目是状元文化乡愁馆。“居处千柱落磉,万马归槽,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家有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煮饭;三只盐船下河,一只不到即打淡。”园区负责人张观勇带着记者来到曹状元故居介绍道,这是曹状元在皇上问其家世时,隐语幽默的回答,可眼前曹状元的故居破破烂烂,哪里有曹状元形容的好呢?

(印江)

    “所谓其‘千柱’是指家中的高粱杆,‘万马归槽’是指蚁穴满地,‘千人拱手’是说对面的县城早晚祭祀和官员进出时都好像朝他家的方向拱手作揖,‘万盏明灯’则是指从屋顶漏洞射入的月色星光点点 ,‘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煮饭’是讲他七十岁的老父亲还要挑水和八十的母亲还要回家做饭,‘盐船’是指生蛋的鸭子,‘一只不到即打淡’指的是只要一只不下蛋家中就吃不上盐。”
    原来如此。可曹状元却因此话而被皇帝误杀,查明真相后的皇帝痛惜不已,便下旨恢复其状元之名,并按皇家礼仪厚葬。因其无袭子,乃赐印江以朱棺礼葬,此后,印江人沿用成俗。
    状元文化乡愁馆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为曹状元故居、状元馆、印江考院三大板块,是开展历史参观、祭祀、开笔礼、祭书圣、国学讲堂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可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开笔礼、拜师礼。这种寓教于游、寓学于游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在积极推动印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为印江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持续探寻着更具活力与内涵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印江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了一批如云上居状元乡愁馆、印江博物馆、柳氏宗祠历史记忆馆、田氏宗祠土司文化乡愁馆及木黄纪念馆等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既能传承丰厚历史文化、激活印江文化旅游资源,又能探秘状元文化精髓、丰富青少年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宋词里说,山是眉,水是眼。在古人眼里,山与水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可不是么。印江的山山水水,温柔又热烈,远远的一道道廓影饱蘸着苍黛色,像一种种油画般的着色,厚厚地涂抹在蓝天白云下。目之所及,山水如画,进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所有为俗尘之事所累的神经逐渐舒展,不再紧绷。在此研学,陶冶身心,融合传统文化,也得体验一回古人妙诗的灵感来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